双墩记忆

  •  0
  •  295
  •  0

本系列包含双墩特色服饰、发簪及项链,将来自双墩出土文物的创作灵感融合双墩文化及安徽民俗民风,对双墩文化的深入探究及设计,将原始美学的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采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技术,运用天然环保材料,打造特殊的文化内涵。该系列产品包括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利用远古文化的元素,既有浓厚的古典风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风格。通过对古代文化的深入探究,设计系列产品,体现个性化的特点。 一、双墩服饰 结构寓意及文化内涵: (1) 结构:服装采用天然亚麻作为设计材料,符合当时的种麻的习俗。 图案:该设计采用 7300 年前的刻画符号来表现远古时期的自然美学观念。近似方形代表大地,正中的圆形代表太阳,向四面八方放射状的线条代表阳光洒遍大地的每个角落。正上方为青山,下方为淮河,另外刻画出先民和他们居住的“棚屋”,生产中养殖的动物及美好的向往。这些图案的刻画符号,被认为在最早的文字出现前,被用来起到文字作用的记录符号。 (2) 文化内涵: Ⅰ 方形的大地和圆形的太阳代表“天圆地方”; Ⅱ 四块四边形结构代表“东、南、西、北”四面,放射线代表道路通道,犹如阳光,照耀“四面八方”;“通达顺利”之意; Ⅲ 祥云代表“吉祥幸运”、“幸福如意”; Ⅳ 古老的淮河亘古流淌,象征着岁月的长河源远流长;浪花和祥云,代表天地和谐,生命的繁衍生生不息,四季昼夜轮转不休,人类的文明绵延不绝; Ⅴ 整个构图是天、地、人和谐相处的画面。历史上的智者哲人都告诉我们:宇宙的真谛是爱与和平。人与环境,人与万物,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一致乃是幸福的本源。生存环境因与每个生命个体的息息相关性,决定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关系。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实现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老子“天人合一”的美好理想。 二、双墩文化少女头饰 1. 文化背景: 从双墩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及文物上的 600 多个刻画符号来看,7000 年前生活在淮河流域的先民们,勤劳、智慧、团结、协作,他们以氏族部落的社会形式,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贝壳和石头为材料,制造劳动工具,以麻线编织渔网,在淮河岸边从事渔猎和种植谷物的生产活动。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已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面八方的概念。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得宁静祥和,定期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和对太阳的崇拜。 2. 结构寓意及文化内涵: (1)结构:头饰为额饰加网状的发带组成。 ① 额饰结构:近似方形代表大地,正中的圆形代表太阳,向四面八方放射状的线条代表阳光洒遍大地的每个角落。正上方为祥云笼罩的青山,下方为浩浩荡荡的古老的淮河,左边为先民和他们居住的“棚屋”,右边是种子发芽并开出花朵。这些图案大部分取材于 7000 年前文物上的刻画符号(被认为在最早的文字出现前,被用来起到文字作用的记录符号)。 寓意: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山河大地,山青水绿,谷物的种子发芽了,植物开花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新的美好的一天开始了,人们怀着快乐感恩的心情,带着美好的憧憬,走出家门,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开始创造新的美好的生活。 ② 发带结构:网状的发带代表渔网,中间穿以珍珠,酷似渔网上的浮标,代表世界各国人民都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明,恰似这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又仿佛点点繁星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发带在头部两侧处另各坠两串珍珠链或小鱼。代表大自然给人类的美好馈赠。 寓意:全世界各国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紧密团结,互助合作。 ③ 额饰下方结构:坠有 3 条小鱼,取材于 7000 年前文物上的刻画符号寓意“连年有鱼”,“丰盛富足”。 (2) 文化内涵: ① 中国传统文化: Ⅰ 方形的大地和圆形的太阳代表“天圆地方”; Ⅱ 四块四边形结构代表“东、南、西、北”四面,八条放射线代表八个方 向,犹如阳光,照耀“四面八方”;同时象征着“四通八达”,“路路畅通”,“通达顺利”之意; Ⅲ 祥云代表“吉祥幸运”,“幸福如意”; Ⅳ 古老的淮河亘古流淌,象征着岁月的长河源远流长;淮河的浪花是周易八卦“阴阳鱼”的造型,代表天地和谐,生命的繁衍生生不息,四季昼夜轮转不休,人类的文明绵延不绝; Ⅴ 整个构图是一幅天、地、人和谐相处的画面。历史上的智者哲人都告诉我们:宇宙的真谛是爱与和平。人与环境,人与万物,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一致乃是幸福的本源。生存环境因与每个生命个体的息息相关性,决定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关系。整个设计诠释了人类是大自然之子,大自然给予人类无私的馈赠,人类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然,然而人类终究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时要合理适度,要爱大自然,保护生存环境,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实现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老子“天人合一”的美好理想。 3. 现实意义: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地球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气候变暖、山洪火灾,地震海啸等灾难频仍,来自 7000 年前的远古呼唤似乎在提醒人们是时候该反思放纵贪欲,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恶果了。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和家园,在灾难面前,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全世界各国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共同爱护和修复好我们的生存环境。 4. 制作工艺: 纯手工制作,传统工艺。额饰为手工打造,发带为手工编织。 5. 制作材料: 额饰:纯银/藏银/合金 发带:细金丝线/细管状晶珠/珍珠/合金 这些珍珠均为淮河出产,因遗址地处淮河之滨的蚌埠市,以盛产珍珠而闻名,被誉为“珠城”(即珍珠之城)。 6. 颜色风格: 古朴典雅含蓄、活泼时尚个性、融合东西方审美; 额饰:纯银色/金色; 发带:咖啡色/香槟色/黑色/酒红色等; 适应不同肤色、发色、瞳孔的女性; 款式:两侧坠珍珠/两侧坠金属小鱼(可配金属小铃铛); 适宜人群:女性/儿童 三、双墩情侣项链 结构寓意: (1)结构:采用天然亚麻和木质作为设计材料,符合当时的种麻和木雕的习俗。 ① 图案:该项设计采用远古时代的太阳崇拜,以传统文化“天圆地方”来表现。用 7300 年前安徽双墩遗址出土亚麻,加以刻画独特的淮河流域石器时代的象形符号——象征“男人”的符号和表示“女人”的符号, ② 寓意: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阳光照耀着山河大地,青年男女用巧手编织亚麻,雕刻出精美的项链框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浪漫爱情的憧憬。 文化内涵: Ⅰ 方形的大地和圆形的太阳代表“天圆地方”; Ⅱ 一对项链吊坠,刻有象征“男人”的符号和表示“女人”的符号,表达先民们对爱情的忠贞; Ⅲ 亚麻编织缠绕在一起,代表“永不分离”,“幸福绵长”之意; Ⅳ 木质自然的纹路,古朴的造型象征着天地和谐,生命的繁衍生生不息,人类的文明绵延不绝。 四、双墩少女发簪 该项设计采用远古时代的“飞梭”和“骨针”的结合设计。也是淮河流域先民生产中的实际工具,演变出的装饰发簪,是一种原始美学的风格,符合 7300 年前的文化特色和远古时代的审美观点。该设计采用现代工艺打磨,装饰着从安徽双墩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象形符号,其发簪头部刻有象征“云”,杆部刻画象征“田地”的符号,反映了祖先们的天人合一,自然生态的生活方式。 五、凤头双鱼发簪 该设计采用中华文化传统凤凰的造型以及代表和谐的双鱼图案,加上祥云点缀,功能和美观并存。其发簪头部看像凤凰的头部;整体看则像一只飞翔的凤凰,加上古香古色的点缀,工艺做旧,表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自然、内敛、和谐的理念。 六、羽毛胸针装饰 1. 制作工艺: 纯手工制作,传统工艺,手工编织。 2. 制作材料: 锦鸡羽毛,大溪地珍珠,银丝。 3. 文化背景: 红腹锦鸡是凤凰的主要原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红腹锦鸡被古人神话为凤凰,雄性锦鸡称为凤,雌性锦鸡称为凰,把凤与凰一起称呼为凤凰,表达了爱情、和谐、团结等美好寓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司马相如的《凤求凰》。《诗经·大雅·卷阿》中的“凤凰于飞,翽翽其羽,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这首诗说的是凤凰飞翔,发出翙翙之声。梧桐生长的茂盛,引得凤凰啼鸣。《大戴礼·易本命》中的“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周代的重要典籍中,有许多凤凰的典故,周代把山野中的红腹锦鸡当成了凤凰来歌颂。后世的人们不断逐渐丰富凤凰神话,以红腹锦鸡为基础,把凤凰设计成多种鸟的复合体,丰富了凤凰的内涵,但轮廓与羽色仍然是红腹锦鸡。 4. 结构及寓意 (1)结构:采用羽毛与珍珠镶嵌方式。 (2)寓意:红腹锦鸡羽毛和珍珠的结合,展示了理想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五彩斑斓的生活和美好的前景,不仅代表着高尚的爱情,也更有团结、和谐、未来”的象征意义,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和审美形式。 5. 文化内涵: (1)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人对鸟有图腾崇拜。在距今 7000 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这件器物两侧各有一展翅欲飞的凤鸟,圆眼,钩喙,伸颈昂首相望,拥戴着太阳,形象地反映了原始农业发明以后,先民对知时鸟和照耀万物的太阳的崇拜。广为人知的三足乌,原本就是“日中阳鸟”,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所采用的四川金沙“太阳神鸟”金饰,也是四只神鸟围绕太阳旋转飞翔的造型。这种对太阳和鸟的双重崇拜,促生了中国文化一个重要形象——凤凰的诞生。 (2)现实意义: 羽毛和珍珠的结合,代表着幸福和美好的未来,象征着自然,和谐,美好。 七、《心之所归为家》双墩系列素描手机配饰 该系列手机壳以双墩遗址一家三口的形象为主体,材质为环保TPU材料,运用安徽蚌埠双墩遗址的出土陶塑人形象与特殊符号,塑造三口的形象并设计双墩穿搭,附以双墩文化logo,对7000前的家庭进行想象,与现代中国家庭产生共情。素描黑白灰尽显素雅与思念之情。

赞一下

小蚌行

 
发布